生物医疗市场挤泡沫 投资人更有筹码了?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近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生物市场福布斯全球CEO大会上表示,新冠疫情早期触发了对于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医疗过度投资,现在该行业的挤泡估值正在急剧下降,行业整合时机已经成熟。沫投
该观点引发了行业热议。资人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布拉德·隆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都面临着同样的筹码情况,不管是生物市场美国还是中国,生物医疗行业的医疗泡沫已经破裂,尤其是挤泡在生物技术领域。”
过去几年,沫投由于全球对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的资人增长前景乐观,大量风投基金和私募股权参与者掀起一轮投资热潮,筹码资本市场也迎来股市的生物市场狂欢。
在美股市场,医疗表现最为明显的挤泡是mRNA疫苗厂商Moderna和BioNTech。2020年初,BioNTech股价还不到60美元,到2021年7月,该公司股价已接近270美元的高位,不过目前,BioNTech股价跌至130美元附近。Moderna股价更是从2020年年初的不到30美元,飙涨至2021年7月高峰时的385美元,涨幅超过10倍。截至9月27日收盘,Moderna股价也已跌至122美元的近两年新低。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国内在制药和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投资交易显著放缓。在一级市场上,根据研究机构Refinitiv的数据,今年截至9月中旬,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域交易总额约为1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10亿美元减少了近一半。
以创新药为例,根据一份今年8月发布的相关报告,2020年全年中国创新药总计融资376笔,合计披露融资金额达858亿元人民币;2021年,全年总计融资519笔,同比增长38%,但披露融资总金额同比下降21%至681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创新药的总计融资仅156笔,披露融资金额仅209亿元人民币,较前两年继续大幅下降。
在二级市场,中证医疗保健指数目前已跌至2021年2月一半的水平,创下三年来的新低。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该指数已经连续经历了5个季度的回调,市盈率收缩至20倍左右。
“过去两年,大笔的融资涌入生物技术和医药行业,推高了相关领域的融资金额,也出现了估值过高和重复创新的问题,随着资本市场回归理性,部分生物医疗细分领域的估值也已出现正常回调。”一位医疗领域投资人李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李军还表示,他近期接触的一些项目,已经有企业愿意以上一轮的估值引入新的资本。“中国企业一般不会接受降低估值来融资,因为早期投资人不愿意。现在的资本市场上,投资人在谈判的时候,确实也能有更多的筹码。”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但有一些确实是质地优良的企业,态度还是比较强势,不肯让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军为化名)
(责任编辑:焦点)
-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为新市民群体构建全生命周期、全生态、一体化、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 杭州富阳楼市新政:契税补贴50%!集体购买10套及以上,额外优惠3%!
- 扎哈罗娃称美国海军过航台湾海峡是挑衅,外交部:赞赏俄方表态
- 民政部:50%税额顶格减征“六税两费”适用于养老服务机构
- 北京信托原董事长、总经理双双被查 上半年因固有贷款管理严重违规被罚150万元
- 有妖气漫画将于12月31日关停:旗下有《十万个冷笑话》等IP
- 台媒:因“美方施压” 华航被迫认购16架波音客机
- 投影行业2022新趋势:激光投影加速崛起
- 上汽通用700亿砸向新技术,欲扭转合资品牌电动车颓势
- 成都紧急通知:今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
- 国家防总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派工作组分别赶赴江苏浙江
- 菲外长:愿同中方恢复油气开发合作谈判
- 供销社概念股复牌首日“地天板”,天鹅股份回复监管函:与供销社业务占比较小!
- 华为胡厚崑:人工智能已让药物研发周期从数年缩至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