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日经贸关系依然强劲
美国《外交学者》9月22日文章,美媒原题:中日关系的中日悖论1972年日中外交关系正常化时,日本民众真诚地拥抱中国。经贸日本对中国的关系普遍好感持续近十年,1980年达到最高点。强劲政府支持的美媒民调显示,当时79%的中日日本人对中国持正面印象。2022年9月是经贸中日关系正常化50周年。不过,关系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强劲日本对中国的美媒乐观情绪急剧减弱。
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中日再加上长期的经贸历史争端。特别是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准备的强劲加强,日本等越发担心潜在军事冲突可能会蔓延到台海以外。目前81%的日本人认为中国是安全威胁。
然而,尽管最近的事态给日中关系蒙上阴影,但两国的经济关系依然强劲——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2020年,尽管有疫情,中国在日本贸易中的份额在贸易总额和进口值方面都创下历史新高,与2016年中国在日本进口中占据的份额(25.8%)的历史最高值持平。同样在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商品的第一大进口国。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的日本商品创下新高。
尽管面临供应链中断带来的潜在损失和实际损害,日本企业界似乎与这一现实无关。尽管在华的日本公司数量降至10年来最低,但仍有超过1.2万家,主要是制造商。《产经新闻》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118家日本公司中,超过一半表示与中国的业务应该保持现状或继续发展,没有一家企业认为日中两国需要保持距离。
另外,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处于政治敏感时期,日本公众仍愿意接受中国品牌和商品。这与日本盟友的倾向正相反。以中国社交媒体平台TikTok为例,印度已将其禁止,美国也试图这样做。但在日本,有政府机构最近宣布将与TikTok合作,以便在年轻人群体中传播“个人编号卡”的意识。
在京都,由中国公司制造的电动巴士开始运营。比亚迪是日本充满活力的汽车行业的潜在竞争者。今年5月,在东京一个会场上,跨国电信公司华为宣布为日本消费者引进新设备。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和世界第二大液晶电视制造商集团等中国大企业也渗透到日本市场。
总的来说,中国在日本的商业活动蓬勃发展。这再次提醒我们,尽管日中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变坏,但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仍然强劲。本世纪初,人们常用“政冷经热”描述日中关系,这个词仍适用于目前的状况。不过,这种现象能否在当前紧张的政治气候中持续下去,尚待观察。紧张的政治气候给两国关系正常化50周年蒙上阴影。这种关系的经济方面是否能再次超越或缓解政治摩擦,将在不久的将来受到考验。(作者Jio Kamata,乔恒译)
(责任编辑:探索)
- 造车新势力8月成绩单出炉:理想“爆冷”仅交付4571量,AITO问界系列首破万辆
- 古巴储油基地火势升级,已殃及4个原油储罐
- 我国再次成功发射一箭三星
- 首航高科短债14亿仍抛百亿投资 激进频致资产减值两年半亏11亿
- 我国将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
- 北京发布8宗商品住宅用地预申请公告,土地总面积约35公顷
- 茶颜悦色申请注册万般皆苦商标
- 一周增减持:康龙化成实控人拟顶格套现22亿,康泰生物暴跌后高层拟增持
- 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促进新时代证券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 能源危机下 欧洲经济或“凛冬将至”
- iPad将成为「苹果电脑」的新产品线
- 特斯拉入局引爆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已有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 AutoX第五代车型登陆浦东,Robotaxi开进上海中心城区
- 李彦宏向马斯克摊牌:我的新车会领先你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