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建造获得新进展。人造太阳
11月22日,全球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最大制造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核心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部件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完成
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首件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人造太阳
增强热负荷第一壁是全球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ITER的最大制造“防火墙”,它直接面对芯部一亿度高温等离子体,核心涉及聚变堆建设的部件关键技术。
核聚变被认为是完成人类的终极能源。人类当前对聚变反应的首件控制,主要是人造太阳依靠一种环形容器,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实现受控核聚变,这种装置被称为托卡马克(Tokamak)。
因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可控核聚变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
ITER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联合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
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2008年,中国全面开展ITER计划工作,承担了其中约10%的研发制造任务。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在成功批量制备增强热负荷手指部件后,该公司与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完成部件的焊接装配。
中核集团称,中国团队领先国际完成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首件制造,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
中国也在研制自己的新一代“人造太阳”。
10月20日,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时尚)
- 何为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命题?芝加哥大学ESG中心主任德怀特·霍普金斯:让世界重新“流动”起来
- 美国5月份CPI即将公布,通胀离见顶有多远
- “35岁+”打工人的尴尬:跳槽难,晋升难,再就业流向中小企业
- 5G全连接工厂生产轮胎,有啥不一样?
- 金智教育转战创业板IPO:扣非净利润连续下降,曾曝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 猴痘患者精液样本首现阳性,部分欧洲患者出现艾滋病共感染
- 北京:小区(村)有门禁系统的不用重复检查出入证
- 机构投资者应该有\
- 现代汽车在越南开设新工厂,年产10万辆车
- 251万亿负债乌龙,这家超级民企少帅是位一天只睡5小时的富二代
- 金地商置1-5月合约销售额205.55亿元
- 美官员私下就涉疆问题“袒露心声”,外交部:请美方合理解释
- 专家: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已成为现实需求
- 国务院教督办:云南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不是国家督学,打此旗号炒作者别有用心